护理天地
如何看待复用器械的预处理
《消毒技术规范》中指出,物品上残留有机物的数量和状况会影响灭菌的成功,有机物越多,则灭菌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如物品上的有机物变干,则清洗时很难或根本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去除,从而影响灭菌效果。故无论感控专家还是消供行业的权威人士都强调复用器械预处理的必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器械的预处理,器械预处理有哪些重要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一、预处理的定义
在可复用医疗器械使用后,为增强清洗效果,提高医疗器械再生而进行的初步处理。
二、预处理的必要性
(1)防止有机污染物干涸;(2) 防止生物膜的形成;(3)减少污染对器械的伤害;(4) 预处理过的器械清洗时间会缩短;(5) 预处理后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提高。
三、预处理的目的
(1) 及时的将污染器械用泡沫包裹起来,减少人员和环境之间的交叉感染;
(2)及时的分解有机污染物,保证消毒灭菌成功;
(3) 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4) 增加医院的整体效益。
四、预处理措施
最佳的器械预处理开始时间是器械使用后15min-1h以内。
1、 强调在使用现场对使用后的器械做预处理,流动水冲洗(如为管腔器械须先进行拆卸达最小化)或作保湿处理;
2、 普通污染:如血液、脂肪、组织等,先清洗再消毒、灭菌;
3、 一般传染病污染:如乙肝、丙肝、梅毒、HIV等病毒污染的器械,先清洗再进行消毒、灭菌;
4、 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等,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灭菌;
(1) 电话联系消毒供应中心;(2) 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3) 再生器械不作任何处理;(4) 双层密闭包装,有效封口;(5) 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医疗器械正在由分散式管理模式向现行的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转型,实行专业化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预处理这一前期处理步骤,能够有效解决复用医疗器械有机物残留时间长而导致的清洗难度大、清洗时间长等问题,从而降低清洗难度,保证清洗质量,减少有机物对器械的腐蚀,延长器械使用寿命,进一步保障灭菌效果。
医院是解除患者病痛之处,是纯洁、神圣之地。做好预处理,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安全,有你有我也有他,这是医务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消毒供应中心 董锦丹)